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 艺术 >

佛寺艺术

来源: 上海洪福寺 时间:2012-01-16


 

  佛寺


  佛教传入中国后,“寺”随之而出现。公元第一世纪东汉明帝时,西域高僧迦摄摩腾和竺法兰应请来到洛阳,最初是住在中国专门接待外国使节和贵宾的官署“鸿胪寺”。

 

  后来为供养这俩位高僧安置佛像经典和长期居住,就另给建造了一所住处,同时用他们驮运经卷的白马为新居“寺”命名为“白马寺”。

 

  这就是我国最早开始建立的第一座佛寺。从此原做为官署名称的“寺”也就成为中国佛教寺宇的专称,而在“寺”前加以庙名,一直沿袭到现在。


  构造


  佛寺最初是按照朝廷官署的布局建造的,也还有原来是贵族和富人将自己现成的住宅施舍为寺的,因此,许多佛寺原来就是一所有许多院落的住宅。由于这些历史原因,中国汉族地区的佛寺在近两千年的发展中,其构造基本上采取了中国传统的院落形式作为佛寺的布局,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屋脊六兽、筒瓦红墙的标志,一看就知道是佛寺。

 

  佛寺内有许多院落,其中房舍称“堂”或者称“寮”。自宋崇宁二年(一一0三年)以孔子庙为大成殿,于是佛寺建筑除堂寮之外,其主体部分也称为殿。


  体现


  随着佛教流传日益深入民间,佛教的寺庙建筑和佛菩萨像的塑造也就在我国各地普遍的建造起来,寺庙建筑和工艺也就更加发达。我国中古时期劳动祖先所留下来的珍贵的艺术结晶和伟大的文化遗产差不多都是经过佛寺建筑和佛像塑造而得以保存的,乃至佛像藏内都有,例如,我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山西的南禅寺和举世驰名的敦煌、云冈、龙门、麦积山、炳灵寺等佛窟,这些都是无数宝贵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由此可见,佛寺建筑和佛像塑造对我国民族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完美的建筑艺术和它所体现出的文化底蕴、教化内涵、更是广大精深不可思议。

 

  寺庙雄伟巍峨的殿阁建筑及妙相庄严的佛菩萨像是“住持三宝”佛、法、僧的形式体现,是僧伽和合共住焚修和弘法利生的道场。自他二利、是佛弟子们的恭敬福田,使到过寺院的人们善因深入八识田中,增长趋向觉道的善根,同登华藏玄门,共入毗卢性海。

#p#副标题#e#


  建筑特点


  佛寺中的中心建筑当然是大雄宝殿,通常称为“大殿”。“大雄”是称赞释迦牟尼威德高尚之意。大殿内佛菩萨的塑像古今、地域差异较大。宋代以后,一般供奉3尊佛像,叫做“三佛同殿”,释迦佛居中,药师佛和阿弥陀佛各居左右。明代以后渐成定制,大殿中央或单独设立释迦佛像,也有单设“毗卢佛”或“接引佛”的(多见于净土宗道场,为阿弥陀佛立像,做接引众生之相)。如果殿堂较大,则可设“三身佛”(法身、报身、应身)、或设“三世佛”(等同于宋代的三佛同殿),或者设立“五方佛”(中央毗卢遮那佛、东方阿閦佛、西方阿弥陀佛、南方宝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也可设立“七佛殿”(释迦佛及以前出现的6位佛陀),不一而足。有的佛寺设立有两种以上的佛殿,也是很正常的。在汉地寺院之中,正殿中还是以单独供奉释迦佛者居多。

 

  释迦佛造像大概有3种“标准”样式:一是“成道相”,结跏趺坐,左手横放在左膝上,手心朝上结为“定印”,右手直伸下垂,为“触地印”,表示释迦佛为众生寻求解脱道路,佛陀的献身精神唯有大地可以作证;二是“说法相”,也是结跏趺坐,左手横置左足上,右手上指屈成环状结成“说法印”,表示佛陀正在说法;三是“栴檀佛像”,传说是印度优填王用栴檀木按照佛陀的面貌、身形做成,是一种立像,佛陀左手下垂结成“与愿印”,右手屈肘向上结成“施无畏印”,前者表示满足众生愿望,后者表示解除众生苦难。旁边塑有迦叶、阿难二尊者之胁侍像,这便是较为常见的“一佛二弟子”像。大殿两侧多供奉“十八罗汉”像,他们都是受佛陀嘱托永住世间护持正法的阿罗汉。元代以后,各寺院的大殿中多有供奉。而在大殿的佛像背后或角落,往往塑有菩萨像,一般是文殊、普贤、观音三大士像,有的则单独设立观音菩萨塑像。

 

  大雄宝殿东边一般建有“伽蓝殿”,专门用来供奉土地神,但各地佛寺对此并无一定规制,近代以来,“伽蓝殿”多以给孤独长者、只陀太子、波斯匿王等为主尊,而以关羽或伽蓝神为辅。

 

  有的寺院根据具体情况,单独设有“观音殿”、“地藏殿”等。“观音殿”俗称“大悲殿”,常见的观音菩萨形象有两种:一是“圣观音像”,跏趺坐,手持莲花或结定印,头带天冠;二是“自在观音”像,一足盘膝,一足下垂,旁有甘露柳枝净瓶。观音座下常有童男“善财”和童女“龙女”胁侍。另外还有“十一面观音”、“千手千眼观音”和“四十八臂观音”等不同的塑像。“地藏殿”则专门用来供奉地藏菩萨,宋代以后,地藏菩萨造像一般为比丘僧相,身披袈裟,跏趺坐,右手持锡杖,表戒行精严或爱护众生;左手持如意宝珠,表满足众生愿望,座前常有闵长者父子之胁侍。另外,有的佛寺还设有“罗汉堂”,里面塑造有五百罗汉。

 

  在佛教寺院中,佛堂建筑顺序及堂内设置摆设都有一定规矩,如宗鉴《释门正统·塔庙志》云:“今殿中设释迦、文殊、普贤、阿难、迦叶、梵王、金刚者,此土之像也,盖若以声闻人辅,则迦叶居左,阿难居右;若以菩萨人辅,则文殊居左,普贤居右。今四大弟子俱列者,乃见大小乘各有二焉耳。梵王执炉,请转法轮;金刚挥杵,护卫教法也。”可见每一尊造像都是有讲究的,也都是有其深刻寓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