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 药师文化 >

认识《药师经》

来源: 上海洪福寺 时间:2019-03-21


《药师经》从一开始净土的分析,到十二大愿的阐述,再到行门的提示,都离不开现世人间,在在教人如何正确认识人生。


经文指出仰仗药师佛的愿力,称念药佛的名号,可以获得本来的德行清净、诸根完善;从修行层面来看,也是暗示学佛之人应该积极学佛,经由自身的身、口、意三业做起,成就心中琉璃净土。


中心旨趣:现世得安乐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简称《药师经》,经文首先描绘了东方琉璃净土,宣说药师如来的本愿功德。药师如来梵名Bhaisajya-guru-vaidurya-prabha-rajaya,通称为药师琉璃光如来,简称药师佛。药师是譬喻,因为世间众生的所有苦恼,皆是从身与心两个方面生起,心病须用心药医,佛法就是最好的心药,诸佛皆为大医王,善治一切众生心病,而药师如来,除了医治众生心病,也治众生一切身病,这是药师法门的重点与特色。


说法缘起


《药师经》是佛陀游化恒河一带,在广严城(即毘舍离)外的乐音树林下所说的法;乃是佛陀宣说西方弥陀极乐净土之后,应文殊师利菩萨的请求,继说东方药师琉璃净土的一部佛法要典。依《药师经》所言,东方琉璃世界在距此十恒河沙国土以东,有佛土名为净琉璃,其佛号为药师琉璃光如来。不同于一般的净土法门,只强调临终往生净土,在经中,庄严清净的东方琉璃世界不只是他方想象的桃花源,也是药师佛因地本愿所证成的世界。


印顺长老在《成佛之道》一书中指出,十二大愿是药师佛未成佛前行菩萨道所发的大愿,目的在:开发众生的知识,促进事业;救治身体残废,获得丰富的衣食康乐;不信邪外,不犯法受刑,使一切众生成佛。他说:“以这样的愿行,在东方世界,现起与极乐世界一样清净,一样庄严的净琉璃净土。强调《药师经》的净土法门,决非求死后的安乐,而是离不开现世人间,只要依药师如来的本愿来行愿,在有生之年就能看到现世利益。”


佛陀在世时,摩竭陀国韦提希夫人深感世事的痛苦,不愿再生此世界,所以佛陀为他说极乐净土,弘扬弥陀净土法门;但对于现实人间──如身体健康,家庭和乐,并没有厌弃的心情,为了摄护这一类不舍现法乐的初心学人,使他也能向于菩提,于是佛陀又开示药师佛的净土,充分显出了后世乐与现法乐的差别。


经文在说完十二大愿后,并以西方极乐净土比喻东方琉璃净土的庄严殊胜,以日光、月光二菩萨的功德智慧辉映药师如来的果德。接下来开示三种方便法门,以帮助众生离恶趋善,分别是一、忆念佛名法门,二、持咒法门,三、供养法门。


这些方法是信仰、皈依药师佛的具体方法,而且还是与现世生有关,经由自身的身口意三业去改善。永修精舍的住持宽谦法师以忆念佛名为例,指出所离的恶法,都是来自贪、瞋、痴、慢等宿世的习性、知见上的错误,必须透过听闻药师如来圣号,进而至心称念,如法修持,逐渐转变心量,才能成就利益。


经文最后再次重申药师佛的功德愿行是不可思议,无法衡量,并透过弟子阿难与救脱菩萨的一问一答来普示大众,要藉由对佛生起信心才能去了解。


其中阿难对于救脱菩萨所提到的造药师如来像,诵读《药师经》、燃七层灯、悬五色幡,可以延寿续命、解脱众生感到疑惑,并以云何以尽之命而可增益?向救脱菩萨提问:每个人都消灾延寿,免厄除难,岂不都成为无量寿,解脱生死?对此,救脱菩萨带出“九横死”九──种不该死而死的灾祸。


这段对话非常精彩,同时也暗示了药师法门虽能消灾延寿,终究无法解决生死问题。宽谦法师解释,生死问题要透过佛法的智慧,要对生命的无常、无我有所体会。尽管如此,法师强调,《药师经》提供了宗教信仰上的光明与信心,而修行佛法以信心为先,有信心,心才能清净安定,深切地领受佛法的智慧,他进一步指出:不论是王法、火焚、水溺、毒药、诅咒等横死,所解决的还是现世的问题灾厄。


事实上,《药师经》从一开始净土的分析,到十二大愿的阐述,再到行门的提示,都离不开现世人间,在在教人如何正确认识人生,在现世混乱中求得安定与清净,解脱众苦,是切实关注人生的安乐大法,而这也正是本经最殊胜的妙趣。(张锦德)


十二大愿:修行的典范

药师佛的十二大愿,是药师佛在因地行菩萨道时,感受婆娑众生现所受的种种苦恼,悲悯而发的十二大愿,誓愿救脱众生一切病苦与厄难。分别是︰


一、众生与佛平等,身相庄严。

二、身琉璃光,开晓幽冥。

三、智慧方便,令众无缺。

四、令邪归正,导小向大。

五、具足戒行,毁犯清净。

六、令诸残疾,根具无苦。

七、令诸病苦,身心安乐。

八、转女成男,证得菩提。

九、引摄魔外,正见修行。

十、令诸刑难,解脱忧苦。

十一、令诸饥渴,得妙饮食。

十二、令诸贫乏,得妙衣具。


十二大愿特色


药师佛的十二大愿含有“称名之简易”、“密法之方便”、“净土之依归”的特色。法鼓山台南分院监院果谦法师解释,在药师法会上常会有拜愿的仪轨,主要是以药师佛名号成就的万德功能,有如咒语一般,具有摄受一切佛力、福德的特质,来度化众生消灾解厄、消业得福。


另外,经文又提到十二药叉大将,在闻佛说《药师经》后,共同发愿,尽形寿皈依三宝,作护法将,护持修习药师法门者,使其解脱一切厄难,获得种种利益。数字上的巧合对应,彷佛每一药叉为每一大愿的象征,在拜愿的同时,不但能够仰仗药师如来愿力,还能得到十二药叉大将及八万四千眷属的拥护而离苦得乐。


除了诸佛菩萨的护持,药师佛的大愿也可以做为修行的依据。细分十二大愿,不难发现其中有不少愿是围绕在众生的生理、心理等现实问题。例如第六、七大愿皆在关心众生的病苦;众生为生活的贫乏受苦,药师佛所发的第三、十一、十二大愿,都是在帮助有丰足的衣食生活。这些愿望对现代人的生活而言,是具有积极的鼓励意义。


十二大愿虽是药师佛架构东方琉璃净土的蓝图,也为现实世界提供了典范,其意义在于针对现实世界的缺陷而积极地提出了理想世界。新竹永修精舍住持宽谦法师表示,十二大愿也是学佛的观念与方法。


第一愿是愿人人平等,第二愿是愿众生能随意所去开晓事业,展露的是药师佛救众的慈悲心,到了第三大愿资生无尽,则以无量智慧方便开展无尽的功德法财。重点在于智慧,有智慧才有资生;智慧就是人生无限的宝藏,取之无尽,用之不竭的。他说。


十二大愿架构学佛蓝图


而第四大愿“安立大乘”,经文中“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则强调学佛要有正知正见,以大乘自利利他的广大菩提心为依归。


至于第五、六、七大愿,经文指出仰仗药师佛的愿力,或者称念药佛的名号,可以获得本来的德行清净、诸根完善,果谦法师从修行层面来看,认为这也是暗示学佛之人应该积极学佛,精进药师法门,他说:这三个愿比较着重自身基础,基础对了,学佛的方向才不会偏。要如何端正基础?经文提醒要修行梵行,也就是持戒清净,对于过往的错失,要至诚发露忏悔,广修佛德智慧。


第八愿转女成男,近代大师如印顺长老,在解释上都重新诠释经文中的女身、男身,重点不是现象上的外表,而是心量上的大小,学佛应修菩萨行,要有广阔的胸襟。而从转女成男,到第九愿回邪归正,强调的都是心性端正。


满愿就是成佛的状态,从经文来看,满愿非由内往外求,而是从端正自己做起。宽谦法师笑说十二大愿再次印证了佛法离不开人间,经由自身的身、口、意三业做起,逐渐让心性转染成净,然后扩及他人。


印顺长老在《药师经讲记》一书中,总结药师十二大愿都为利益现世的人民;第一大愿为生佛平等愿;此后,便是思想的正确,行为的合理,生活的丰富;缺陷的加以弥补,病患的予以救治,苦痛的予以安乐。不但着重衣食等物质生活,又注意到教育、健康、正常的娱乐,达到人类的和乐生存。长老再三强调学佛,决非死后才有好处,依照药师佛的十二大愿,如法修行,确实能在现世人生领受实惠。


因此参加药师法会,在拜愿的当下,除了仰仗诸佛菩萨的愿力,也别忘了要发愿学药师佛行菩萨道,济度众生,在人间成就一片清净无垢的琉璃净土。(张锦德)


琉璃世界:净土在人间


在《药师经》中,佛陀告诉文殊师利菩萨,距此世界十恒河沙国土以外的东方,有一个净琉璃世界,是药师佛居住、化导众生的佛土,也就是药师如来的净土,也称药师净土、琉璃净土、东方净土。


依《药师经》描述,东方净土由净琉璃铺地,宫殿、楼宇、寺院等建筑都是由金、银、琉璃、玛瑙等七宝所建成。在东方净土中,没有地狱、恶鬼、畜生三恶道,更不会听闻到人们因痛苦而发出的呻吟。这是依药师佛因地本愿所证成的依报世界,是可与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相互辉映的佛化国度。


药师佛本愿所证净世界


净土中除了药师佛,还有日光遍照、月光遍照两大左右上首菩萨,协助药师佛宣教行教,三者合称“药师三尊”或“东方三圣”,此外,还有誓愿护持药师法门的十二药叉神将,各自率领七千药叉眷属,护佑着受持药师佛名号的众生。


东方净土与西方净土相互辉映,但摄化娑婆世界众生的方法是不同的。印顺长老在《药师经讲记》提到:西方净土,从西方落日,生起清净世界,阿弥陀佛,观音、势至二菩萨。这如太阳的落山,所以着重摄受众生,作为死后的归宿。……而东方是表示生长,是光明(神圣)的出现处。所以东方净土除了净土的庄严与净土众生的福乐外,还加被娑婆世界的众生,犹如天上的日月光照耀大地。因此东方净土摄受此土众生,不但死后得安稳,在现生即能免除种种灾难危厄。


因此,重视现实安乐、物质丰足、无灾无难的人间世中,《药师经》几乎成为许多人期望得到最快速有效保佑的经典。无论是想离脱生病、贫苦的情境,或祈求消灾延寿,都会视这部经为宝典。


本经全名《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便提示了这部经消灾、除苦得安乐的意涵。由于东方琉璃净土的成就,为药师佛于行菩萨道时发下十二大愿,并于成就佛道后所示现的功德。经中虽也描述东方琉璃净土的美好,但更多的是药师佛的愿力、行持,以及众生受苦的因缘、得到救拔后所依止的正见与正行。


正如药师琉璃光所示,药师佛的本愿是以自身光明炽热、照耀无数无边世界,身如琉璃,内外明净无瑕秽,去除众生病苦灾厄,使众生身心安乐;光明广大照彻幽冥众生,消除众生业障,证得无上菩提。


本经所能成就的消灾、除苦功德,与药师佛的十二大愿有密切的关连。佛陀并在讲述本经时,提到药师佛如何救拔所有造作恶业的众生,于听闻或灵光闪现药师佛名号、形象、愿力之际,转化恶业与恶趣,从而开展修行的道途。


此即印顺长老所谓,这是一部圆满众生现法乐的方便法门,因为众生在怀忧悲苦的人间,需要先对治灾难、病苦,而药师佛的十二大愿,愿愿皆本着慈悲本怀,不但救度众生离苦,并提供安乐丰足的因缘。


因此圣严法师曾对此经作了如下的诠释:药师佛的功德,与其说是鼓励众生求生琉璃光净土,倒不如说旨在救济众生现生的疾苦灾难。


此外,圣严法师也曾说,本经是一部「忏悔罪障」的经典。因为在佛陀所陈述的药师佛功德中,皆先说明了众生所造作的恶业与苦果,以及如何在药师佛的救拔下,转生善道,从而修持善业,彻底转化生命的质地。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感应药师佛应病予药、调和身心除病苦的精神。


因此能得药师佛之庇佑,消灾除苦、得现世安乐只是第一阶段的接引与转化,如要真正圆满,仍须仰赖自己的修持。所以《药师经》也是一部他力、自力并重的修持法门,既依于对药师佛至诚恳切的归依,得其愿力救拔;也依于对自己身口意的清醒觉照、领受正法、持守净戒,方能真正相应消灾除厄的庇佑。


此外,从药师佛所发、所行持的愿力中,也可看到如印顺长老所言的,是一从治标到治本的过程,药师佛解脱救拔苦难的方法,并非仅将众生的苦难去除,或得到物质、现实的安乐;更重要的,是要受苦众生渐次学习菩萨道、解脱道,从而转化对苦难的感受与认知,进而从心的解脱彻底解开忧苦,得到深刻的身心安乐。


实践自净化他的历程


而在此愿力下所成就的净土,虽名东方琉璃净土,也因同时教导众生忏除罪业、修持善业,从自己出发,从而造就此世间为东方净土的现实人间版本,完成印顺长老所谓的一面祈求药师如来恩德的加被,一面依佛因地所发的大愿,所行的悲行,照着去躬行实践,以资自净化他,完成人间净土。


这一自净化他的历程,即是圣严法师所说的,不是把无论东方或西方的净土搬到人间,而是将佛所发的愿力,依佛所行的观念与作为通过思想的净化、生活的净化、心灵的净化,以聚沙成塔、水滴石穿的逐步努力,来完成社会环境的净化和自然环境的净化。(辜琮瑜)